一场疫情,打乱了行业格局。在众多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一些行业却迎来发展机遇,成为众多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疫情之后,马来西亚将有哪些新商业机会?哪些行业又将蓄势爆发?本文梳理了5个赚钱的行业。
1.在线教育
行管令期间,学校关闭,停课让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烦躁和恐慌的情绪。“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继续完成课程,也避免群聚感染风险,大学院校的讲师通过Zoom等向学生授课。除此以外,教育机构的老师们也利用摄像镜头、耳机和现场直播功能,与学生实现在线互动。老师也可以记录课程,方便学生回顾。这些工作的完成,离不开老师们的线上教学经验和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
2. 远程办公
一场大流行病改变全世界,所幸在科技的协助下,企业可迅速应对转向居家工作模式。巨大的需求瞬间引爆了远程办公市场。自政府3月18日落实行动管控令起,那些非必要服务的企业的员工,就全面居家工作,公司会议从面对面的形式改为手机通讯应用程式群组或视频讨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人力咨询顾问通过视讯及数字平台,与顾客及员工保持良好沟通并完成日常工作。5月4日政府通过了有条件的行动管控令,允许大部分经济活动重启,但公司仍有一半的员工仍选择继续居家工作。远程与居家工作成为新常态,大马企业在科技便利及调整实际操作方法后,对远程与居家工作会更得心应手。
想要远程办公,那我们至少得掌握一项“技能”而非劳力来赚钱,一项依靠电脑,手机或应用科技就能开始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可以被称为“高收入技能” ,列如程序语言,文案撰写,自媒体经营,平面设计等。
3. 直播
居家期间,有些人就选择利用生活内容平台分享美食,将民众的注意力拉回到怎么过好居家日子上,不必成天担心疫情数字。也以疫情这个热点做主题,拍短视频,宣传防疫知识,提升大家的自我防范意识,做出了为网红节界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姿势。
健身房闭店,不少健身机构通过直播带领会员在家健身。健身房都纷纷开启线上直播教学课程,直播健身还直接带动了一些运动器材的热销。
也有人主打厨艺教学,靠着扎实的厨艺,凭一道道美味佳肴,建立了爆红的粉丝专页,被列入马来西亚纪录大全,刷新了面子书直播烹饪秀在线观看人数的最高记录。
目前外国游客尚未获准入境,马来西亚民众也还不能出境旅游。在此影响下,不少马来西亚旅游业者仍想尽办法保持市场热度,期待行业回暖的那一天。一些旅游主播,通过社交媒体做了多场网络直播,介绍和宣传马来西亚的海岛、城市以及疫情管控措施,探访吉隆坡美食街,以及去榴莲园吃榴莲等。这些都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度。
随着疫情对短视频的加速普及,未来一些新晋网红诞生,将进一步推动网红经济、流量经济的爆发。网红不仅需要打造自己的风格,也要受得住批评,关注视频品质,检讨直播过程的不足,加强拍摄技巧和添置专业器材,提升影片呈现效果。
4. 在线配送
疫情期间,在拥挤、潮湿的菜市场购物存在巨大的感染风险,一方面线下商户尤其农民的农产品面临滞销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想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新鲜蔬果。
为了减少人们出行频率,防止病毒传播,同时鼓励人们居家网上购物,线上杂货店就应运而生。客户在手机下单,店里的分拣员把线上订单的货品备齐,然后挂到传送链运送至后仓打包,使消费者在数小时内便能在家收到新鲜食材,这绝对是最便捷选择。除了生鲜,烘焙食品、必需品和杂货也加入了配送列表,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而商户的销售渠道也被拓宽,虽然到店客户减少,但是销量却不会受影响。
据统计,本地企业积极打造线上交易平台,涉足线上交易领域,在疫情期间,业绩提升了10%至200%。
5. 心理咨询
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冠病病患、疑似病患和他们的家属,这些人可能因患病被隔离和曝露在可能受感染的风险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居家隔离的人来说, 有些人因为无法正常社交,产生心理恐惧而自残,或因为生活陷入贫困而自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承认自己心理有病,是一件极为羞耻的事情。这无形中给心理咨询工作的展开,增添了不少困难。但在这次疫情中,也有许多人难以忍受心理的压抑,主动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各政府医院包括沙登医院、吉隆坡中央医院、马大医药中心、加影医院等都派驻心理辅导师,心理健康专家可以通过长时刻监察大众的心理健康,尽快设计相应的有效工具和支援方式,帮助在家中的人们。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