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也可以成功?腾讯成功三招:抄、改、超!
一聊到腾讯,你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QQ和微信(Wechat),特别是微信在中国已经成为10亿用户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等于让腾讯掌握了中国巨大的网络商机,并在短短10年内从一家只有10几名员工的小公司,壮大到超越搜狐、百度、新浪和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 本书由腾讯官方授权,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亲身调研,访谈了包括马化腾、张志东、张小龙等腾讯高管在内的60多位人士,历时5年写成,透过创业、出击和巨头3大篇的18个章节去阐述腾讯如何从当年濒临倒闭的小公司一路走到今天,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关键点。 市值高用户多 1998年在中国互联网界是热闹非凡的一年,刘强东成立了京东、马云成立了阿里巴巴、旅游界最有名的携程网、网路图书当当网,以及百度都是在这一年创立,腾讯却是当时最不起眼的公司,可是最后却成为了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了当今中国市值极高、用户数据大、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前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 其实,许多人一开始做生意可能都是懵懵懂懂,马化腾和一班朋友创立腾讯时,也是为了开出一条自己未来的路而开,但是走对走错却没有搞清楚。 马化腾在当时中国最大的寻呼台公司工作,他就以为这个东西未来会很好,因此一开始的设计发展也都是和寻呼台相关的内容系统服务,而这样的错误开始,也让腾讯突然间陷入困境。 ICQ的曙光 不过,ICQ的出现却让腾讯的发展看到曙光。台湾资讯人公司学习了ICQ这一套,发明了第一个中文版ICQ,并在引进中国市场后,成为腾讯站起来最重要的原因。 腾讯靠着 “一抄二改三超越” ,将这个产品加以改良后,再加上找到深圳电讯配合推广,短短3个月注册用户就增长了4倍,成为了腾讯第一个爆款产品,这样才有了后来的OICQ和QQ 等即时通讯工具,甚至是逐渐跨足社交网络、网络媒体、互动娱乐,甚至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动作。 不过,在腾讯超速的发展时期,也遭遇到不少争议。当时腾讯拟定的“人际关系网络”战略模式,任何和网络连结的商业模式,都是腾讯要进入的市场。这个多元化的战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紧盯市场动态,哪一家公司混得最好、哪一个软件最火热,腾讯马上用最快的方式复制成功者的模式。 马化腾说:“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 ,但腾讯的“后发策略”却导致腾讯被市场认定为模仿者,不是一个创新者,总觉得腾讯在剽窃他人的智慧财产权。 开辟游戏战场 此外,腾讯也必须准备好“自己会以天下为敌” ,同时天下也会以腾讯为敌的心理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家互联网巨头在历经拍卖网、MSN、奇虎360等几场大战后,特别是与奇虎360的3Q大战爆发,使腾讯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