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和中国苏州2025年9月8日 /美通社/ —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1801),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及心血管、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替古索司他片(研发代号:IBI128)在中国痛风患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结果在2025年亚太风湿病协会联盟大会(APLAR)发表。研究结果显示,替古索司他各剂量组相较非布司他组均展现出了更显著的降尿酸效果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基于该积极结果,信达生物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替古索司他片(IBI128)中国注册临床III期研究。
此次发表的结果是基于一项探索不同剂量替古索司他片(IBI128)在中国痛风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平行、活性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NCT06501534)。研究入组84例痛风患者(平均年龄37岁,平均基线血尿酸575 μmol/L [9.6 mg/dL],平均基线体重80.7 kg),随机接受替古索司他片50 mg、100 mg、200 mg或非布司他片40 mg治疗,主要终点为第16周各治疗组参与者的血尿酸达到<360μmol/L(6 mg/dL)的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替古索司他各剂量组相较非布司他组均展现出了更大幅度且显著的降尿酸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不同治疗组间疗效也存在良好的剂量相关性。
* P<0.05,** P<0.01, *** P<0.001。
替古索司他片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和非布司他片40 mg组分别有55.0%、81.0%、85.7%和18.2%的参与者血尿酸<360 μmol/L(6 mg/dL),替古索司他片 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和非布司他片40 mg组的组间差(95%CI,P值)分别为36.8%(9.7,63.9,P=0.008)、62.8%(39.5,86.0,P<0.001)和67.5%(45.5,89.5,P<0.001);替古索司他片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和非布司他片40 mg组分别有30.0%、61.9%、81.0%和9.1%的参与者血尿酸<300 μmol/L(5 mg/dL),替古索司他片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和非布司他片40 mg组的组间差(95%CI)分别为20.9%(-2.5,44.3,P=0.046)、52.8%(28.8,76.8,P<0.001)和71.9%(51.2, 92.5,P<0.001);替古索司他片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和非布司他片40 mg组血尿酸相对基线的百分比变化的均值(标准误)分别为-38.66%(4.068)、-48.61%(3.833)、-57.11%(3.818)和-24.11%(3.817)。替古索司他片安全性良好。替古索司他片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非布司他片40 mg组相似,严重程度均为轻度或中度。替古索司他片各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特殊关注的不良事件。研究期间,未发生导致研究药物暂停或永久停用的不良事件。在未进行任何痛风发作预防用药的情况下,替古索司他片合计组急性痛风发作率和非布司他片40 mg组接近,总体可比。痛风发作主要发生在给药后前4周,之后痛风发作比例逐渐降低,趋于稳定。一般认为,更高且持久的达标可以显著降低年度痛风发作风险[1]。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邹和建教授表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正日益成为继”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慢性疾病。中国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13.3%,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病的先决条件,中国痛风总体患病率为1.3%。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短期内饱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剧痛困扰,远期来看,痛风石病变导致骨破坏和关节不可逆畸形,持续的高尿酸状态潜在造成肾脏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风险增加。当前国内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都面临安全性不佳问题,包括潜在心血管风险、肝肾毒性等,亟需更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替古索司他片是一种新型的非选择性XO抑制剂,其在中国痛风患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充分展现了替古索司他片的临床获益,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我很高兴看到本项研究结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期待替古索司他片早日进入注册III期临床开发,为广大痛风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综合管线首席研发官钱镭博士表示:”很高兴替古索司他片的II期研究的结果在国际学术舞台亮相,该研究结果表明了替古索司他片相较于非布司他片在降尿酸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也表明替古索司他片在多个剂量水平下,在中国痛风人群中均具体良好的安全性。我们将基于与监管机构沟通,尽快推进替古索司他片的III期临床研究,争取早日为中国痛风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信达生物将持续打造心血管及代谢领域创新一代产品管线,覆盖”四高”广阔慢病人群,不断满足老百姓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服务更多病患。”
关于痛风
痛风是一种因血液中尿酸浓度逐渐升高,超过血液中的溶解度[2],形成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炎。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可导致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在关节、肌腱和其他组织沉积,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如:外伤、寒冷、炎性刺激等)可引起急性炎症发作,称为急性痛风发作。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疾病。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的患病率为2.6%~36%,痛风的患病率为0.03%~15.3%[3]。
目前,国内最常使用的降尿酸药物为靶向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但是,别嘌醇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易发生超敏反应,该超敏反应可造成约30%的死亡率,使得其在中国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而非布司他的长期使用与肝功能异常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4-7]。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更安全和更有效的降尿酸治疗药物。
关于替古索司他片(IBI128)
替古索司他(IBI128)是一种新一代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减少尿酸生成,从而降低血清尿酸(sUA)浓度,用于治疗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
截至目前,替古索司他已完成一项美国II期临床研究,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并在中国已完成I期和II期临床研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替古索司他片能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提高血尿酸达标率,呈现剂量依赖性,且显著优于非布司他。在安全性方面,替古索司他片各剂量组耐受性均良好,且未观察到剂量依赖性的不良事件。
2022年12月,信达生物与LG化学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替古索司他在中国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关于信达生物
“始于信,达于行”,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是信达生物的使命和目标。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让我们的工作惠及更多的生命。公司已有16个产品获得批准上市,它们分别是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达攸同®),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苏立信®),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达伯华®),佩米替尼片(达伯坦®),奥雷巴替尼片(耐立克®), 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希冉择®),塞普替尼胶囊(睿妥®),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福可苏®),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信必乐®),氟泽雷塞片(达伯特®),匹妥布替尼片(捷帕力®),己二酸他雷替尼胶囊(达伯乐®),利厄替尼片(奥壹新®)和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信必敏®)和玛仕度肽注射液(信尔美®)。目前,同时还有2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外还有15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
公司已与礼来、罗氏、赛诺菲、Incyte和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国际合作方达成30多项战略合作。信达生物在不断自研创新药物、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秉承经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始终心怀科学善念,坚守”以患者为中心”,心系患者并关注患者家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陆续发起、参与了多项药品公益援助项目,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益于生命科学的进步,买得到、用得起高质量的生物药。截至目前,信达生物患者援助项目已惠及17余万普通患者,药物捐赠总价值34亿元人民币。信达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满足百姓用药可及性和人民对生命健康美好愿望的追求。
声明:
1.信达生物不推荐未获批的药品/适应症的使用。
2.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希冉择®)塞普替尼胶囊(睿妥®)和匹妥布替尼片(捷帕力®)由礼来公司研发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所发布的信息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这些表述本质上具有相当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使用”预期”、”相信”、”预测”、”期望”、”打算”及其他类似词语进行表述时,凡与本公司有关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属前瞻性表述。本公司并无义务不断地更新这些预测性陈述。
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于本公司管理层在做出表述时对未来事务的现有看法、假设、期望、估计、预测和理解。这些表述并非对未来发展的保证,会受到风险、不确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范围,难以预计。因此,受我们的业务、竞争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情况的未来变化及发展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会与前瞻性表述所含资料有较大差别。
参考文献
[1]. Lisa K Stamp et al.,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ate and flares in peoplewith gout and evidence for surrogate statu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wo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Lancet Rheumat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665-9913(21)00319-2
[2]. Martillo MA, Nazzal L, Crittenden DB. (2014).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onosodium urate. Current Rheumatol Rep.16(2):400.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36(01) : 1-13.
[4]. Hyndman D, Liu S, Miner JN. (2016). Urate handling in the human body. Curr Rheumatol Rep. 18(6):34.
[5]. Sattui SE, Gaffo AL. (2016).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in gout: current therapeutic options,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Ther Adv Musculoskelet Dis. 8(4):145-159.
[6]. White WB, Saag KG, Becker MA, et al. (2018).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febuxostat or allopurinol in patients with gout. N Engl J Med 378:1200-1210.
[7].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ULORIC (febuxostat) tablet for oral use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9/021856s013lbl.pdf Accessed 2 Jun 2019.
SOURCE 信达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