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5年4月23日 /美通社/ — 2025年4月18日至21日,少林非遗品牌、千年禅艺陶瓷”少林窑”正式亮相”2025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春季)展览会”,这是少林窑在断续近百年后的首次对外公开亮相。在160平方米沉浸式展馆中,嵩山少林寺延肇法师及其弟子三宝到场展示禅武文化。众多知名陶瓷艺术大师到场祝贺交流,共同探讨禅艺陶瓷的创作方向,并期待与少林窑一起为禅艺文明的推广而共同努力。
少林窑品牌由福建省中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独家运营,其运营的”爱陶瓷”产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国陶瓷产业变革发展。平台与清华大学国家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工程实验室紧密合作,运用区块链、AI等先进技术,构建全产业链交易、全过程可信、全方位定制、全渠道经营的产业运营平台,推动陶瓷产业和文化借力互联网做强做美。
千年窑火断续重生
少林窑始创于隋唐时期,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堪称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它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造型艺术以及质朴的装饰技法,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深远。少林寺僧侣将禅宗美学与传统制瓷技艺深度融合,不仅满足了寺院及周边民众的日常用瓷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禅宗哲学思想,形成了少林窑独有的禅艺陶瓷脉络。是少林寺四大名片”禅、武、医、艺”中”艺”的活态传承。
至民国时期,少林窑受战乱影响,千年窑火不幸熄灭。直到 2007 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秉持文化传承使命,发起重振少林窑的宏愿。通过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以瓷为媒搭建文化交流桥梁,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瓷艺的独特魅力与少林禅宗文化的深邃内涵。
赓续少林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的嵩山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源地,其历史底蕴深厚。这座千年古刹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历经千年发展,少林寺形成了独特的”禅、武、医、艺”多元文化体系,其中”禅武合一”文化更是将静修禅理与动修武学完美融合,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
少林窑与少林功夫一样,作为禅宗祖庭活态传承的文化载体,肩负着赓续少林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少林窑在守护千年陶瓷技艺根脉的同时,更是以创新姿态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传播范式。
少林窑将秉承:以千年禅艺为魂、以跨界融合为径、以文明互鉴为责的文化使命,深耕传统制瓷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当代创新表达,致力于实现从寺院自用瓷到世界禅艺对话媒介的跨越发展,以及积极构建东方禅美学与世界文明的深度对话平台。
禅艺陶瓷的当代诠释
禅艺陶瓷作为禅宗哲学与陶瓷艺术互融共生的典范,以器物为媒介,构建起当代禅意美学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器型韵律、釉色肌理与空间陈设的三重表达,传递”空寂澄明”的禅悟境界,进而形成具有东方哲学特质的当代生活美学范式。
少林窑自隋唐肇始,依托禅宗祖庭千年文脉,开创出独具特色的禅艺陶瓷体系。在长达千年的岁月里,少林僧侣以陶为媒,在满足寺院日常用瓷需求的过程中,将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物质载体。少林窑作为少林寺”禅武医艺”四大文化体系中的艺术典范和千年窑火的活态传承,不仅承载着中华陶瓷技艺的传承,更致力于成为世界禅艺文化对话的新坐标。
在前期,少林窑的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系列,以契合禅艺生活场景的各种需求,分别是佛韵系列、禅茶系列、禅礼系列和禅法系列。在产品设计上,少林窑以自然、简约、纯净的风格为主,旨在传达一种清逸、宁静、空灵的禅宗意境。
禅艺陶瓷,韵承千年。少林窑正以千年禅艺为魂,通过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以瓷为媒搭建文化交流桥梁,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瓷艺的独特魅力与少林禅宗文化的深邃内涵。
三大沟通桥梁开启禅艺文明新篇章
少林窑不仅以千年禅艺为魂,致力于创作卓越的禅艺陶瓷作品,更肩负着成为世界禅艺对话媒介和构建东方美学与世界文明深度对话平台的重要使命。期间少林窑将搭建三大沟通桥梁,开启禅艺文明的新篇章:
《少林窑禅艺交流论坛》
由少林寺与少林窑共同举办的国际性交流论坛,汇聚禅法大师、艺术大家以及禅艺爱好者,共同探讨禅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旨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禅艺思想碰撞与融合。
《禅艺陶瓷艺术展暨少林窑禅艺陶瓷设计大赛》
这是一场专为禅艺创作者搭建的创业与创新平台。通过艺术展和设计大赛的形式,展示禅艺陶瓷的独特魅力,激发创作者的灵感与创造力。同时,也为优秀的禅艺作品提供展示与推广的机会,推动禅艺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少林窑禅艺研修班》
为禅艺爱好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深度体验禅修与艺术品鉴的平台。在这里,参与者可以深入了解禅艺文化,感受禅修带来的宁静与平和。通过研修班的形式,让更多人走进禅艺世界,体验禅艺之美。
少林窑,是禅与艺的完美结合,是文明星火的当代传承者。肇始于隋唐的少林窑,既是禅宗哲学的物质载体,更是中华美学的活态化石。作为文明对话的当代禅语,少林窑正以器物为舟楫,载着东方禅意驶向世界文明的海岸。
SOURCE 少林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