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5年5月13日 /美通社/ — 投资中存在的各种心理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表现。为帮助投资者了解和识别这些效应,制定更理性和有效的投资策略,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到来之际,东吴证券投教基地制作并推出原创作品——秀财漫谈之投资心理效应系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一】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指我们为某些事情投入的并且已经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金钱、时间、精力等等。例如,如果你预定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不能退票,这张电影票钱就是你付出的沉没成本。在观影过程中,你发觉电影并不好看,但为了不浪费便忍着看完,就是沉没成本效应。
在投资市场中,面对股票或基金亏损太多时,一些投资者常常采取加仓或完全忽视的策略。尽管他们多次考虑卖出,但往往因为考虑已经投入的巨额资金,而决定等待回本,这就反映了投资者的沉没成本效应。
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应重新评估投资标的,并且设定明确的投资目标。如果该标的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标的,就保持耐心长期持有,相反如果该投资标的持续亏损,未来前景黯淡,就要学会及时止损,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避免损失更加惨重。
【知识点二】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时,会被触发不同的心理感知和思考方式,进而影响决策。例如,两家服装店售卖同一件衣服,一家店标价500,而另一家店虽标价550,但满500减50。显然购买这件衣服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但大多数人更愿意光顾第二家店。相似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述,带来的结果也不同,这就是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同样会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对”损失”的重视要比”收益”大得多。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在投资时要超越个人主观判断和情感倾向,以更客观全面的态度去看待市场和产品,多多变换参照点,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
【知识点三】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更加倾向于参考初始获得的信息。人们获得的初始信息便是锚定效应中的”锚”,是人们进行决策的参照物。”锚”定了,参照物定了,人们随后的评价与决策体系便也受此制约。
例如,在商场进行促销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把”原价”划一道杠,再标出”促销价格”。此时”原价”就是一个锚点,人们把”原价”与现在的”促销价格”进行对比,会觉得自己赚到便宜了,从而做出”购买”这一决定。受这种锚定效应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在商场促销时忍不住”剁手”,买很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商品。
证券市场上同样也有锚定效应,股票当前价格的确定就会受到过去价格影响,但是股票的真实价值是难以明确的,所以在进行交易时,我们要正确看待市场的变化,不能被当前的价格所”锚定”而失去理性判断。
【知识点四】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生活中实际的钱包之外的,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另一种账户,这个账户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会受到获取这笔资金的方式的影响。比如说,五千元的工资,我们往往会精打细算着使用,但如果是因为中奖而获得的五千元,大部分人却会选择轻松地花掉。
在市场上,由于心理账户而产生的认知幻觉,会使投资者们失去对价格的理性关注,从而产生非理性投资行为。股票的涨跌理论上赚的亏的都是我们的资金,这涨跌的部分实际上是没有差异的,但是投资者却在心理上把它们归入了不同账户中,并划上了严格的界限。
【知识点五】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以股票为例,在你购买某只股票之前,你认为这只股票只值10元,但是当你持有这只股票之后,你很难同意以10元的价格卖出,而是认为该股票至少值15元。
在股票投资中,禀赋效应会对投资者的理性判断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经常对于自己已持有的股票无法客观判断其价值,从而错失止损的好机会。在分析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成见,避免建立先入为主的认知,对公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做出最理性的投资决策。
【知识点六】可得性偏差
可得性偏差是指我们在做判断和选择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这个事件在我们记忆中的深刻程度或者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做出选择的。股民往往把容易得到,或者是容易想象到的买入股票的依据等同于很重要的因素,而那些看不见的,未知的因素等同于不重要的因素,就一概选择了忽略。
在进行股票交易时,投资者脑子里最快浮现的投资决策依据可能就是”这几天新闻报道”或者”上周有个‘股评砖家’介绍”诸如此类的信息做出了快速判断,导致最后的结果产生了偏差。因此,我们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值得买入,需要综合考虑诸如盈利模式、估值水平及财务状况等因素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知识点七】代表性偏差
代表性偏差是指当事物的代表性特征表现出来以后,人容易冲动地做判断,而忽略了其他更多决定性的信息。例如,你看到一家公司连续3年利润都翻番,然后立即对它的股票做出买入的冲动判断。
归根结底,代表性偏差源于人们以为小样本的代表性特征就可以用来做推断。比如挑选基金经理、评选分析师、预测公司盈余、预测市场、挑选股票等等。在金融投资中,很多人或投资标的都会展现出一些代表性特征,在做投资决策时,应该警惕这种直觉式思维,至少,你得认识到这样的决策有很大的风险。
【知识点八】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是指在面对同样程度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丢掉100块的悲伤感,会远大于捡到100块的喜悦感。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当痛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最终将股票抛掉,导致放弃了本可以获利的投资。因此,我们知道有损失规避效应存在后,可以去有意识的避免损失描述、损失疑虑及放大损失感受,让决策更准确,更精确。
免责声明: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消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SOURCE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